受害者心态——或者有时被称为受害者心态——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态度,它可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展。例如,一个被同龄人欺负的孩子可能会开始认为自己完全无助。或者,一个有权利意识的孩子可能会坚持认为,当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他们应该得到更好的。
“受害者心态与个人感知自己与世界和环境关系的方式有关,”他说茱莉亚M.张伯伦,MS, INHC, LMHC,马萨诸塞州的整体治疗师和私人医生。“(它)指的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无法控制自己处境的状态。”
张伯伦说,拥有受害者心态对孩子的生活没有好处,还会导致消极的自我形象、自我破坏、怨恨和缺乏责任感。重要的是要留意你的孩子正在发展这种受害者思维的迹象。以下是可能表明你的孩子有受害者心态的警告信号,受害者思维的后果,以及你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
受害者心态的迹象
有许多迹象表明,孩子正在进行受害者思维。这些包括感觉无力,有消极的看法,指责他人,等等。大多数时候,受害者思维是某种创伤的结果,比如欺凌或滥用。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到,一个在某种程度上被欺凌、虐待或受害的孩子并不是他们所遭受的待遇的过错。他们无法控制别人的选择。也就是说,他们确实可以选择自己的思维模式;如果他们表现出一种受害者的心态,就需要教他们如何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应对。以下是孩子陷入受害者思维的六种迹象。
感觉无能为力
一个视自己为受害者的孩子通常不会做任何事情来试图改变他们的处境。他们认为他们对遇到的障碍无能为力,或者他们相信自己创造改变的努力不会有效,Kristin Rhinehart说,她是MSW, LISW-S, TTS, Changing Minds LLC的所有者,InnovaTel远程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师。
当你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拒绝寻求帮助家庭作业或者当他们对老师的指导感到困惑时。当他们的同伴对他们不友好时,他们可能会保持被动,而不是果断或设定界限。这种无助的态度也增加了孩子成为他人受害者的机会。
消极的态度
自怜、自我破坏和受害者心态总是相伴而生。一个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孩子,可能会把精力投入到试图获得同情上,而不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可能会抱怨,而不是采取措施来改善自己的情绪或改善自己的处境。他们可能会破坏生活中发生的任何好事——有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么做。
张伯伦说:“自我破坏是一种典型的习得性适应不良习惯,是由创伤和逆境造成的。”“自我破坏和所有不适应的应对策略都被使用了,因为‘它们曾经起过作用’,以满足某种需求。”
专注于消极
如果发生了九件好事,一件坏事,具有受害者心态的孩子就会专注于消极的事情。即使发生了一些积极的事情,他们也可能会说:“好吧,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或者“他们只是因为你在那里才这么好。”
受害者心态会让孩子忽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他们越是关注消极的一面,他们的感觉就越糟糕。这是一个恶性的、自我延续的循环。因此,教会孩子如何变得更积极,或者在有挑战性的情况下发现好的一面是非常重要的。
预测厄运和萧条
一个有受害者心态的孩子很可能会做出灾难性的预测。他们可能会说:“明天的考试我要挂了”,或者“每个人都会在拼写比赛中嘲笑我。”
你的孩子也可能害怕让他们的希望过高。即使被告知他们要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也可能会预测这不会成功。他们的消极想法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让他们更难以做到最好或享受时光。
责怪其他人
抱着“可怜的我”态度的孩子会因为自己不幸的处境而责怪别人。他们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想抓住他们。他们甚至会故意激怒别人,这样他们就能激起消极的反应,强化他们的观念,认为每个人都对他们很刻薄。
他们也可能难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个人责任。例如,他们不会承认自己在争吵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是可能会指责其他人,并坚称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夸大的不幸
一个视自己为受害者的孩子在描述他们的情况时,很可能会使用“总是”和“从不”这样的词。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从来没有做任何有趣的事。”或,“其他的孩子是总是对我很刻薄。”
这种“全有或全无”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孩子会努力去发现规则的例外。即使有人指出相反的证据,具有受害者心态的孩子也很可能坚持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受害者思维的后果
莱茵哈特说,通常情况下,受害者心态源于某种形式的受害,如虐待或欺凌,这会导致创伤、痛苦和痛苦的感觉。当孩子们经历了像欺凌这样的创伤性情况时,他们可能会开始相信自己是无助的,认为自己在未来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些信念也会造成一些后果,比如消极的态度和低自尊莱茵哈特说。它还会导致孩子破坏他们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者,他们可能开始与焦虑和抑郁作斗争。
莱茵哈特说:“受害者心态就像它听起来的那样——有一个看待消极事物的思维系统。”“孩子们经常感到无助,并真心相信一切都不会顺利。”
共同的信念或想法
根据莱茵哈特的说法,有受害者心态的孩子可能会相信或说一些常见的想法或信念:
- 为什么尝试?
- 我什么都做不好。
- 没人喜欢我。
- 我没有任何朋友。
- 没用的。
- 凡事都不顺。
受害者心态的核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它植根于创伤发生时的无力感。莱茵哈特说,那些把自己大部分时间视为受害者的孩子通常会与缺乏自信和消极的自我认知作斗争。这些特征会使受害者的感觉更糟。
如何提供帮助
虽然所有的孩子有时可能认为他们是这个残酷世界的受害者,但对一些孩子来说,受害者的心态变得无处不在。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帮助,他们可能会把这种“可怜的我”的态度带到成年。
在你回应的方式上做一些小的改变可能会成功抑制孩子的受害者心理.以支持的态度回应,但要清楚,在棒球比赛中三振出局或数学考试不及格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受害者。
张伯伦说,如果你的孩子对世界的负面看法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学校、友谊和其他活动——向心理健康专家寻求帮助。受害者心态也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征兆,比如抑郁或焦虑。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选择实施的一种方法是认知重建。张伯伦说,作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CBT)技术,认知重建在对抗受害者思维方面很有用。
她解释说:“在这个过程中,从业者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动机或解释,帮助客户评估他们思维模式之外的情况。”
她补充说,父母可能还想寻求家庭治疗或父母辅导,以纠正受害者心态的根本原因,这种心态有时与童年的逆境和父母的榜样有关。
如果您的孩子正与抑郁或焦虑作斗争,请联系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全国求助热线在1-800-662-4357了解您所在地区的支持和治疗设施的信息。
更多心理健康资源,请参阅我们的国家求助热线数据库.
来自Verywell的一句话
当一个孩子有受害者心态或参与受害者思维时,他们就会面临许多负面后果的风险。如果你在孩子的日常交流中看到了受害者思维的迹象,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
与医疗保健提供者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交谈可能也是一个好主意。他们可以评估你的孩子,帮助确定他们的想法是否源于抑郁、焦虑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还可以提供帮助你的孩子建立更健康的应对策略,提高自尊,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建议。